图片 一切关系,都基于需求。有需求,就有得失心。有得失心,便成分别心。得,则欢喜;失,则怨恨。 而无论是得,还是失,只要对其生了分别心,也就意味着,此处所谓的得或失,早已经失了本来的面目。此时的面目,都是经过私心、偏见、成见、偏好等的修饰,而成为了一种心病。 心病越重者,往往皆是看不到得失的本来面目,而陷入到了对得失的表相的谵妄之中了。在这样的人而言,或内耗,自我攻击;或外求,向外释放攻击性。 而越是纠缠其中者,越难形成有效的策略,去处理问题,去处理关系。于他们而言,于是,可就有了可能的进退两...